新高考语文默写第3题意象类等试题160题

.古诗词中,“东风”一词既可指“东方刮来的风”,也可指“春风”,前者如“东风不与周郎便”,后者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等闲识得东风面”“千里东风一梦遥”“东风无力百花残”“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在古诗中经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出一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正如“西风”常指秋风一样,“东风”既可以实指从东方吹来的风,也可以指春风。“东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古诗词中,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杯酒承载了多少人生的悲欢,中国古代诗词中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到一起的句子多不胜举,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谏太宗十思疏》以“木”设喻来说明君主为政的道理,使论证形象生动;在你学过的古诗文中,同样用“木”进行比喻论证的句子还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会有人生短暂之叹,比如有诗人曾感慨人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手法的运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唐宋诗词中,文人常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白的诗歌中常以“梦”字入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抑或借梦境写现实的生活,凡此种种,都有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他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画角”(或“角”)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传自西羌,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画角”或“角声”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角声满天秋色里”“四面边声连角起”“梦回吹角连营”“五更鼓角声悲壮”“西风画角悲征戍”“画角声断谯门”“角声吹落梅花月”。

.古诗词中常用舟船意象营造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这小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危樯独夜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白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人秋,早晚露水较重。但“白露”的意思不限于此,比如古诗文“白露横江”,就是指白茫茫的水气。

.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六艺”可以解释为“儒家的六部经典”,表达此意的古诗文句子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春社”是古人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春社”作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经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开岁才几时,春社忽已及”(陆游《春社日效宛陵先生体·社雨》)“林间鼓冬冬,迨此春社时”(陆游《春社日效宛陵先生体·社鼓》)“前时春社毕,今日燕来飞”。(梅尧臣《新燕》)

.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谈到“思”与“学”的关系,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电之所学也”。

.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李白的诗中,写出任意两句(无需上下句对应,单独一句诗就可)带数字的诗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新高考语文题题清》目录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1---42)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答题要领

三、论述类文本必备知识

四、论述文与非连文本“区间内圈点信息”的解题方法

五、非连文本考点设计

六、论述类文本选项设置规律

(一)错误选项的设置

(二)正确选项的设置

(三)选择题专题训练

七、非连文本主观题答题示例与专题训练

(一)第4题题型答题示例

(二)第5题答题示例

(三)主观题专练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43--)

一、小说考什么?(思维导图)

二、小说阅读的六种抢分策略

三、选择题设错角度与解题步骤

四、主观题六大考点与答题分类示例

五、重点热点专题训练

(一)散文化小说专练

(二)小说的叙述技巧专题训练

(三)小说的典型情节专题训练

(四)小说形象的三种常考题型

(五)一文解读小说所有题型

(六)一文掌握小说所有表现手法

(七)革命文化小说专练

(八)高考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与风格专练

六、用思维导图破解小说主观题(原创)

第三板块

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文言文断句

一、常见断句方法指导

二、新高考断句解题策略

第二部分古代文化常识

一、八大设题典型陷阱

二、解题“4技法”

三、人教版初中教材里的文化常识

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五、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六、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助记

(一)称谓和姓名

(二)官职和科举

(三)地理常识

(四)宗法和礼俗

(五)服饰和器物

(六)历法和刑罚

(七)古代音乐

七、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

八、古代文化常识易混组

九、高考最常考的50个古代文化常识

十、沙场练兵(最新试题50题)

第三部分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一、常见错误类型

二、比对办法

三、趁热打铁

第四部分文言文翻译

一、解题方法

(一)六大原则

(二)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变)

(三)“三步”翻译法

(四)巧解文言实词“七法”

(五)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应对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三大“采分点”

(一)实词

1.新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十类汇编

2.常考文言实词陷阱

3.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4.常见古今异义词

5.通假字大全

6.词类活用

(二)十八个文言虚词随学即练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三、沙场练兵(口头翻译下面的短文)

第五部分文言文简答题

附:乌有先生传

第四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一、备考锦囊

(一)知晓“诗家语”

(二)速读古诗“五法”

(三)古诗八大题材分类阅读

(四)常见表达技巧

(五)古诗常见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二、解题钥匙

(一)选择题错误选项的9大设误方式

(二)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三、沙场练兵

(一)教考融合题

(二)一文多练题

(三)最新模拟题

(四)专题过关

(五)真题回做

第五板块

名句名篇默写(--)

一、识记字词,默译原文

二、情境默写,逐篇过关

三、第3题意象类等试题题汇编

四、最新试题

五、高频考点

六、统编本教材情景式默写全集

七、新高考58篇背诵篇目及情景式默写

附:新高考情境式默写题专项指导

第六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部分正确运用成语

一、解题钥匙

二、正确运用词语选择题满分攻略

三、沙场练兵

(一)辨析近义成语

(二)指出误用的类型

第二部分辨析语病

一、新高考常考语病类型

二、修改病句最新试题25题

第三部分修辞手法

一、九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

二、典例引路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三、沙场练兵50题

第四部分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二、高考标点重点难点突破

(一)四种常考标点符号重点难点分析

(二)高考常考标点符号过关练习

第五部分最新语境综合训练题

(含衔接、补写、压缩、概括等)

第七板块

高考作文(--)

第一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篇

一、高考作文样板卷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欣赏

三、应用文写作范文欣赏

四、几种特殊材料的作文范文欣赏

五、时评类文章欣赏

六、常见主题作文欣赏

七、时政热点主题段落欣赏

八、素材积累

第二部分“打铁仍需本身硬”---能力篇

一、审题立意与拟题

(一)审题立意核心技术

(二)拟题核心技术(1+1)

(三)极速选择题过关训练

(四)拟题验收过关训练

二、作文开头技巧

(一)开篇设置方法及例文解析

(二)极速过关训练

三、拟写分论点

(一)拟写分论点技巧

(二)学会拟写分论点---3W拆分法

(三)切分分论点之大忌

(四)热点主题分论点分类集锦

四、巧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

五、六种语段类型构造技法

六、高考作文构思“建模”八式

七、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

(一)材料类型

(二)审题方法

(三)审题原则

八、新材料作文常用的三种结构模式构建示例

九、辩论词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牵牛要牵牛鼻子”---重点篇

1.理想与奋斗

2.时间与价值

3.传承与创新

4.现象与本质

5.交流与自信

6.竞争与合作

7.智能与人文

8.自信与他信

9.需要与被需要

10.才智与仁义

11.奋斗与躺平

12.健康与小康

13.体质与精神

14.个人与环境

15.变与不变

16.主见与盲从

17.苦与乐

18.浮躁与沉潜

19.大事与小事

20.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

21.义与利

22.君子不器与君子当器(专才与通才)

23.坚守与离开

24.精卫填海做法可不可取

25.俯视、仰视与平视

26.常识与反常识

27.“增压和减压”

28.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

29.速度与温度

30.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

31.遗憾与辉煌

32.经典(传统)与时代

33.边界与打破边界

34.个人与社会

35.“热闹”与“枯燥”

36.可为与有为

37.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38.刚与柔

39.形与神

40.个人与国家

41.理想与未来

42.“自修处求强”与“胜人处求强”

43.“光芒”和“黑暗”

44.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45.言与行

46.敢为人先与不为人先

47.自制力与个人发展

48.时代潮流中青年的思考

49.中国制造的文化精神

50.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

51.学会审美,健全人格

52.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

53.我和中国成就

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5.现象与本质

56.演戏人生与观戏人生

57.发声与沉默

58.“选择”与“改变”

59.名位与才能

60.专与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