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料生态环境规划11127复习1

自学考试每年有四个时间段考试(各个省市的具体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自考时间为1月、4月、7月和10月。其中绝大多数省市只有4月和10月两个时间段。

很多人自考选择生态环境规划专业不知道怎么找资料,下面就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

自考资料:生态环境规划复习(1)

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控制:是指环境容量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目标总量控制:是指根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控制。

4、费用最小分配原则: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接受的影响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这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

9、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部分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就是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间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

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包括从废水,废气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14、水环境容量: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15、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16、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17、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18、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所谓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并不是指对大气环境的区划,而是指为确定研究地区的大气环境规划目标而对这些地区进行的功能区划。

19、水质相关法:是指将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主要因数建立相关关系,以此作为进行水质参数预测的方法。

20、决策分析:是进行决策方案选择的一套分析方法。它通常是关于决策过程中具体的程序、规则和推算的组合。决策分析并不意味着为决策者制定决策,它仅仅是试图通过一定适当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有效地组织信息改进决策过程,辅助决策。

21、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一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22、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23、大气污染:所谓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使得大气环境质量遭到破坏,并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4、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对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25、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26、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

27、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28、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29、乡镇环境规划:是指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30、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