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馆藏文物保存现状与治理上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6月26日,由博物馆头条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学术支持,森罗股份活动支持的“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之文物库房建设与环境调控”线上论坛顺利召开。论坛通过中华文博共享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文博头条视频号,森罗股份视频号,四个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近1.5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此次直播论坛分为主题讲座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扫码可看直播回放。本期回顾分享吴来明老师的主题演讲内容。

第一部分主题讲座

主讲1: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状与治理实践

——以藏品库房为例

吴来明老师围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库房和智能调控等方面,结合藏品库房环境调控案例,深度剖析“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状与治理实践”。

01馆藏文物保护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WW/T-《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标准明确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定义: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封闭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的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箱、盒)等空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条件。也就是说界定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空间及其空间当中的主要因素。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按空间分类微环境、小环境、大环境和室外环境:

为什么要进行博物馆空间分类?

原因在于,不同环境空间所对应的风险特征、防控策略、技术措施有所不同,需要细化应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比如空间容积小、影响因素特殊、作用浓度低、管理要求高等。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开发或提升馆藏环境监测、评估、调控等技术手段与装备。

02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及其发展

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共识,通过多年的积极研究与应用探索,我国也已经从“抢救性保护”逐步向“预防性保护”跨越,并正在向着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预防性保护”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年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自提出到现在也是经过了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定义在各类标准和文献中均表达了二个共同特征:其一,以避免和减缓藏品继续损害为目标;其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上应间接作用于本体的周围环境。

年我国首次在《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提出,并在WW/T-标准中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预防性保护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调控,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保存环境,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

(1)“稳定”环境——保持文物保存环境长期平稳地处于适宜指标下,防止相对湿度、温度等大幅度波动对藏品造成的损害。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应该要满足文物本身的环境适应性。

(2)“洁净”环境——控制文物收藏、展示等保存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因素,使其处于安全阈值以内。

实现预防性保护的基本方法:

(1)从源头控制文物保存空间的污染物、光照、温湿度、有害生物、振动等因素,加强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必要的调控措施;

(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控制应优先调控湿度;

(3)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要遵循有效、适度原则,采用相应技术路线和措施。

03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预防性保护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理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基本都是从预防性保护研究开始的。当前的预防性保护的科技系统研究,经历了5个五年计划的“探索、准备、研发、示范、推广”,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取得了迅速发展,提升了预防性保护能力。目前,第6个五年计划期,正向“风险管理”拓展。此外,“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的推进,大力促进了各类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专用装备的发展和应用,率先在文物保护环境监测预警、“稳定、洁净”调控、展陈和储存设施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文物保护装备”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中国产业”。

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批准设立,组织开展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提出了“稳定、洁净”概念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开发了一系列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方法、材料和装备等,自“十二五”起在国内得到示范和广泛应用,并且已经从“微环境”延伸到博物馆库房、展厅等“小环境”。目前,上海博物馆正牵头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将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智能调控、集成应用、综合平台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拓展推进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和服务机制的建设。

这一系列在中国的发展,与国际预防性保护推广是同步对应的。在我国,还设立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其中支持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通过开展一大批专项保护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意识得到全面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方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较大范围地提升了我国馆藏文物收藏保护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预防性保护这几年也逐步的开展了很多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

起初的预防性保护,国内学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