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袁帅
有研究证实,温度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要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温度每升高1度,呼吸道的疾病患者过早死亡风险最高为普通人群的6倍。
摄影/宁颖
当今,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倡议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有数据显示,有3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且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环境优劣与过敏性疾病休戚相关,人类生存在地球这一共有栖息地上,既共享由大气圈、水圈、地质圈和生物圈等自然因素构成的大环境,也同享个人工作、生产、生活活动的小环境。人类要生存,必须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假如环境受到污染,有害物质就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而损害健康。其中一个典型且有力的例子便是很多体质较弱、易过敏的人群一旦更换环境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对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绿会)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阿罗格(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宁等专家及业内人士群策群力,共同启动了绿会环境与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
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增加
环境污染是重要原因
环境与人类的皮肤和呼吸道是最直接联系的,通过跟环境接触,在一呼一吸的过程中,粘附在空气细颗粒物上的粉尘、外源性的致敏物、金属颗粒物、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与呼吸道的黏膜接触后,沉积在肺泡当中,从而产生过敏等疾病。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苏楠表示,当环境变化时,也会改变大气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传播方式和理化性质,从而加重呼吸道功能的损害。在受气候变化影响这一点上,过敏性气道疾病表现得更加明显。近年来,全球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因为过敏性疾病是基因表达和环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使得保护环境成为抑制过敏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加剧,导致部分原本并非过敏性体质的人群也逐渐发展成过敏性体质。“气候变化可以改变大气污染物当中的化学成分和生物物质的组成、播散方式,也会导致大气中的花粉或孢子等吸入性变应原浓度的增加。有研究证实,室外的真菌浓度会受到气温和湿度的影响,空气中孢子浓度的增加,不仅与哮喘入院和急诊就诊率呈正相关,同时还与哮喘药物的销售量以及哮喘严重程度都呈正相关的关系。当气象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是温度还是湿度有变化,影响了空气中孢子的浓度,都会使得哮喘症状加重,入院的急诊率也会增加。同时,温度每升高1度,呼吸道的疾病患者过早死亡风险最高为普通人群的6倍。而呼吸系统疾病受温度的影响要大于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温度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要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这也是呼吸科医生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