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74.html绿色税收
经济在工业革命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得到了不断改善,强大的生产力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生产出大量的物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发展的意义,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在一九八八8年,“绿色税收”被广泛使用并引起了大规模讨论。
“绿色税收”在第二版的《国际税收辞汇》中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
绿色税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对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新认识,提出绿色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经济的过快增长而带来的环境恶化。
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冲突的关系,改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从物质创造走上精神满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使人类文明得以永续延续。
从定义上看,广义的绿色税收包括收费,但由于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地进行“费改税”,加快推进税收法制化的进程,所以本文的绿色税收不包括一些收费,即指狭义的绿色税收。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税收体系,关于绿色税收明确由那些税种构成,学术界也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但根据现有的研究和绿色税收的定义我们可知,绿色税收至少包括以节约资源为主的资源税和以减少排污为主的环保税。
以节约资源为主的资源税,通过对利用资源征税,增加资源的使用成本,促使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抑制了高耗能企业的过度扩张,而对后人来说,资源存量的相对增加,也增强了代际公平,可以实现人类的长久生存。
而以保护环境为主的环保税,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加企业的私人成本,使企业需要为自己的负外部性行为付出代价,倒逼企业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排污量,减弱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因此,绿色税收即限制企业的经营行为又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可以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内容、方向和情况很复杂,我们无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属于经济发展,但相比经济发展,它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注重发展的长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是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区域经济得以协调和供给质量得以提高的发展。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国民经济(产品和服务)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更平稳、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经济结构更均衡、社会福利更全面的发展;
在质量经济学视域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能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之和,是“以产品为中心”客观属性即物质表现出的客观数量水平。
而经济发展的“质”是通过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来实现的价值,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主观属性,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而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个需要既包括物质的需要又包括精神的需要。
外部性理论一九八〇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的概念,由此衍生了外部性一词。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对外部产生有利的行为,我们不仅无须制止,而且还要鼓励,但负外部性是对外部不利的行为,它使个人的私人成本转移到外界由社会承担,这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部性早已不在局限于企业与当地居民、企业与同行业,而是扩展到不同时空、不同区域,并产生“当前向未来延伸”,我们称这种为代际外部性表现。
企业经济行为产生的排污行为显然属于负外部性,企业作为一种理性的主体,在经营的过程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尽可能缩小私人成本,将污染转嫁给他人。
由于企业在逐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负外部性,而企业影响最大的负外部性就是排污行为,企业的排污行为不仅污染了整个生态环境,而且还影响到后代的生存空间,因此,必须解决企业的负外部性。
绿色税收作为一种宏观手段,通过对税种、税率的设计,可以对企业的负外部性即排污行为加收一道成本,使企业为自己的负外部性付出代价,减少企业转嫁污染的可能性,从而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
很明显,作为一种税收,绿色税收具有长期的正外部性效应,可以减弱企业产生的代际外部不经济,减弱企业经济活动的溢出效应,减少对后代生存空间的破坏,从而提高代际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循环发展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起源于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关于可持续发展也成了公众讨论的热点。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循环发展,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发展理念,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绿色税收则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导经济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通过征税和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对利用资源以及破坏环境实施的一种具体约束和惩罚措施,增强了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引导经济朝向绿色化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具体表现在绿色税收通过对利用资源增收资源税,从而解决资源价格扭曲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损耗,通过对企业的排污行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从而减弱企业的排污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绿色税收既可以减少资源的损耗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有限理论资源有限论其实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反映,人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建立社会有机体以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根据资源有限论,人类会对有限的资源采用各种手段去加以约束、加以限制,以最大可能去利用资源。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所以为了使有限的的资源满足人类的永续发展,抑制人类的欲望,我们可以采用产权、市场价值对资源进行约束,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但环境并不像资源那样可产权界定、可价值评估,自古以来,人类都认为环境并不是生产要素,利用环境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环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任何人都可以在不付出成本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环境。
由于生态环境并不属于生产要素,而且又由于环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这就造成人们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使用私人成本去保护环境。
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发现,生态环境也不是可以随意破坏的,也不是可再生、无限的,于是人们开始采用行政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惩罚。
而绿色税收是一种财政手段,绿色税收通过对污染环境的主体进行界定,使污染主体为自己的污染行为付出代价,从而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得以长存,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