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模式受到诟病,我国必须发展绿色产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指导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这一基本国策。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以GDP为主要导向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这种高污染高耗能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中国近年来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路径不仅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造成地球资源的加速枯竭。因此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诟病,世界各国对绿色产业发展逐渐加以重视。

一、绿色产业

年,加拿大作为工业发达国家其环境部长提出了“绿色计划”。这是第一次宏观层次上把绿色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结合起来。随后,在二十世纪90年代里大概共有12个工业化国家分别提出了20多项根据自己国家国情而提出的“绿色计划”。

绿色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绿色产业被定义为: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为核心,以绿色资源开发为基础,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自然资源充分高效地利用,向市场提供从设计、研发、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等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的绿色产品,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福利的持续改进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的特征。第一,绿色产业是现代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绿色产业是以保护生态和持续改善环境为核心,因此,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大力发展无污染低污染和低能耗的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覆盖面广,几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能发现绿色产业的身影。

第二,绿色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绿色产业是以绿色技术和绿色资源开发为基础,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自然资源充分高效地利用,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人类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生存发展“取之于自然,回馈于自然”。

第三,绿色产业是创新型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打破传统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企业的管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实现高效管理也依赖与管理创新;产品的销售服务如何促进绿色消费和循环利用也需要服务创新。第四,绿色产业是渗透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绿色产业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福利的持续改进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可以说,绿色产业是迄今为止把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统一的新兴产业,因此,它必然会与人的衣食住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会渗透到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性

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一是要素驱动发展。我国传统产业的萌芽、发展和壮大的突出体现了要素驱动的路径选择。无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生产要素始终是各产业中企业间追逐和竞争的核心。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历史中,很多产业具有明显的要素驱动发展,比如:家电、纺织、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

二是规模扩张发展。与要素驱动发展相伴而生是传统产业往往极力寻求规模扩张。一方面规模扩张是获取更多要素的手段。传统产业在发展中对土地、资本以及劳动力等的要素需求是刚性的,而要获取更多的要素必须又依赖于规模扩张,只有规模扩张才能把各种要素有效组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发展活力和动力。

三是追求效率推动发展。传统产业在发展历史中,如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始终是核心目标。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传统产业在发展中沿着两条路径演化发展,其一就是产业分工细化。

劳动分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产业发展从产品研发到各种生产流程及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配件等供应,到最后的产品销售,会经历诸多工序和复杂的产品形态转换,如果仅仅又由一家企业完成,将会大大降低效率,而若产业分工细化,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则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整个产业规模也会大大提高。

开放条件下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性。首先,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开放条件下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规模会扩大,也会激励企业扩大规模,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第一,市场摩擦增加。现实中市场不仅存在摩擦而且开放条件还增加了市场摩擦,尤其在跨国交易中,由于法律、规章制度、文化等差异。

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在交易中的谈判、履约、监督等一系列契约问题使得交易成本会随着交易次数和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开放条件下虽然企业规模增加,产品销量增加,但是利润确是下降的现象,加之传统产业沉淀成本的累积,规模经济不确定性反而会增加。

第二,信息不完全现象更复杂。市场信息的完全真实是实现企业经营理性决策的保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第三,非市场因素风险增加,要素资源非完全自由流动导致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受阻。在开放条件下,企业要实现规模经济不仅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且非市场因素也会增加规模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次,外部性问题约束传统产业发展。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国内起步,规模快速扩大,产能提升到国外输出的过程,但是开放经济条件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利用国际资源进一步“做大”,也会由于种种外部性问题使得发展路径越来越受到约束,例如“资源诅咒”越发显现、环境压力逐渐增强。

另外,“市场换技术”规锁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以市场换技术”是通过提供一定的市场准入机会,要求外国企业在华投资高技术水平的项目或者转让部分先进技术。“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快速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大量通过加工贸易对外输出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制造业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更迭的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在长期“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技术依赖。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控制,逐渐规锁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比如:联想创业初期究竟应该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还是走快速做大市场规模的“以市场换技术”路线,至今仍充满争议;

三、发展绿色产业的动因

第一,环境和资源约束迫使发展绿色产业。首先,从资源约束角度来看,自然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是推动发展绿色产业的外部经济因素。“资源”不仅指自然资源,还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几百年来,在资源错配条件下经济依然得到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史,可以说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尤其自然资源的约束是很弱的;其次,环境和生态修复的长期性和不可逆性,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外部诱因。人类的发展不仅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

第二,人类文明发展和绿色消费需求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一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激发了绿色生活需求。至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三个历史阶段,而现今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虽然在物质物质文明上得到了充分享受,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反过来却在逐渐扼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人类陷入了“我欲何求,何为我求”的困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悖论。

第二,绿色消费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绿色产品更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