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813/4447613.html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其睿智和机敏的判断力开始论及环境问题,并在彼此的通信中交换有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看法。马克思高度赞扬18世纪唯物主义者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合理思想,而且从哲学高度强调了人类生命活动、生产实践对环境的直接依赖、强调了人对自然环境积极能动的改造作用,甚至把自然界形象地比喻成人的无机身体。可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是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问题看成是符合人类发展长远利益的崇高事业。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和科技起步晚、底子薄,民众的科技意识还较落后,环境观念更是处于朴素状态,但作为伟大*治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周恩来,却在自己的*治实践中较早地把环境问题当作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来看待。周恩来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环境问题的科学理论,并且在指导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贯彻和实践了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江河水系是古代农业文明乃至现代社会生活所依托的最为重要的自然条件,同时水患也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天灾之一,治理水患、防止水土流失,是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在建国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关心祖国的治水工程,关心祖国的水利事业。从北京的密云水库、天津的海河,到*河、淮河、长江、珠江,甚至还有许多跨国流域的水利工程,到处都留下过周恩来的身影,到处都倾注了周恩来的心血。 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周恩来受*中央委派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中就有重视治水的条款,其中第34条为“应注意兴修水利,防洪防旱”;第36条则有“疏竣河流、推广水运”的内容。新中国建立伊始,周恩来就组织有关方面的干部和专家,紧张地投入治理淮河、海河以及荆江分洪的工作中。年,在第67次*务会议上,周恩来就治水问题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治水的理论,只是那些理论,对今天情况来说,是远不够的,是要予以提高的。水可以灌溉、航行,还可用以发电。治水为了用水,从现在的蓄泄并重,提高到以蓄为主;从现在的防洪防汛,减少灾害,提高到保持水土,发展水利,达到用水之目的。同年8月,在第98次*务会议讨论农业和抗灾问题时,周恩来又指出:“在未经过大造林、大水利等工作之前,水旱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中国这样大,发展又不平衡,有些地方人多地少,有些地方人少地多;有些地方水量多,有些地方水量少。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完全摆脱自然灾害,必须经过长期斗争才行。”他还要求当时的中财委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农林、水利等部门的工作加强领导。 在年9月召开的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和论述,他深有远见地指出:“今后必须积极从流域规划入手,采取治标治本结合、防洪排涝并重的方针,继续治理为害严重的河流,同时积极兴办农田水利,以逐渐减免各种水旱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的增长。” 年6月,周恩来参观了北京的规划模型展览并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北京的用水引水问题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北京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以及十三陵水库等,都是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规划并建成的。年夏季,周恩来先后三次同**机关的领导们一起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并先后六次去密云水库视察工作。年8月,潮白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密云水库工地情况紧急,这时正在庐山参加中国共产*八届八中全会的周恩来几乎每天都从庐山打来电话,鼓励水库工地人员战胜洪水,确保施工安全。 60年代初,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周恩来多次召开有关会议,亲自审定了根治海河的 期规划,并领导组织实施。年,华北大旱。年2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京、冀、鲁、豫、晋、陕、辽、内蒙古等八省、市、区的抗旱会议,鼓励大家变压力为动力,把抗旱作为一个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长期任务,以扭转南粮北调的局面。会议后,组成了八个抗旱工作组,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亲自兼任河北省抗旱组组长,还指定了另外几位副总理和有关领导分别担任其他各省、市、区的抗旱工作组组长。“文革”期间,周恩来还克服各种阻力,使海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震后第二天,周恩来就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赶赴灾区慰问,同时还视察了漳河上的岳城水库,周恩来指出:水库要注意综合利用,不仅要考虑防洪还要变水害为水利,积极发展灌溉。 *河被中华民族尊为母亲河,同时它又是一条忧患之河、难治之河。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就与国民*蒋介石*府在*河问题上展开过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蒋介石以水代兵的所谓“*河战略”,不仅在*治和*事上为中国共产*争取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保护了*泛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解放后,周恩来对治*问题极其关心。在 个五年计划期间,治理*河问题被列入重点项目。 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根治*河水害和开发*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得到审察批准,报告中强调:“三门峡工程对于防止*河下游洪水灾害有决定性作用”。会后,周恩来领导了这一工程机构的组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三门峡工程局。 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了。年,周恩来亲临工地视察并召开了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加的现场会,他认为,三门峡工程的兴建只是根治*河的开始,并进一步指出,“将三门峡作为一个特定问题来开展讨论和争论,来更好地解决根治水害、发展水利的问题,就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流域,对海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松花江、辽河等等,总有好处。”周恩来心系*河,并始终把治*问题放到全局性和变害为利的高度来看待。年,在北京主持治理*河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总的战略性方针:“要把*河治理好,把水土结合起来解决,使水土资源在*河上中下游都发挥作用,让*河成为一条有利于生产的河。”年,*河又一次发生特大洪水,郑州*河铁桥都被冲断了,周恩来赶到现场冒雨视察灾情,组织各方面两百多万人上堤抗洪,并在关键时刻果断决定,不开分洪区,使一百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了损失。 从50年代起,周恩来曾多次视察*河流域的情况,并三上三门峡,即使是在“文革”期间那样严峻的形势下,他还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