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表决通过。制定黄河保护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黄河岸畔的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徐村,白墙灰瓦,巷陌整洁。“过去污水乱排,如今家家接上管道,污水流到处理站,环境变好了。”村民徐光宝说。如今,该县国控断面水质提升至Ⅳ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黄河保护法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接下来,我们要抓实抓细,让法律条文落地生根,久久为功守好母亲河。”齐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邢涛介绍。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九曲黄河,浩荡奔涌。从守护岁岁安澜到坚持节水优先,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改善民生福祉,法治护航,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保护法的制定,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于琪洋介绍。为何要为黄河制定专门的保护法?从黄河特殊的水情河势看,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开发利用率却高达80%,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制定黄河保护法,正是根据流域特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的迫切所需。”于琪洋说。聚焦重大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项专题研究,为草案起草提供支撑。此外,各相关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听取地方、部门、社会、专家意见,反映人民意愿,让保护治理的现实所需充分化为具体可行的法律条文。酝酿、探索、起草、审议、通过……保护治理黄河,掀开了崭新一页。黄河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11章、共条。“黄河保护法对保护治理黄河作出系统性、整体性制度安排,有效解决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性不强、衔接性不够等问题,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了务实管用、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政策法规局副局长归帆介绍。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成为鲜明导向。“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反映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联性。”于琪洋说。比如,水源涵养区是保护重点,相关地区要加强对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等的保护力度;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子午岭—六盘山、秦岭北麓、贺兰山等重点区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