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种子根植学生内心湖南一中学创新

中科公益爱心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80516/6259289.html
湖南省武冈二中刘凯老师在德育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德育活动。刘凯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把德育渗入课堂,利用所有资源,构建家校协同德育网络,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节日……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系统化、分层次、可操作的整体要求。文件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体现育人要求、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以校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从而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效果、促进学校德育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许多教师在德育校本建设中走出坚实的步伐,在湖南省武冈二中,刘凯就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一名教师。把德育渗入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由于它与课程联系紧密,知识性、情感性、集中性都比较强,因此如果教师对课堂把握得好,无疑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课堂上,刘老师就十分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每上一堂课,他都善于运用温和的眼神、慈爱的表情去传递爱的信息,再配以端庄的姿态、协调的动作、适当的距离等体态语言的暗示,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起到感染、传递、调控和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新教材各门课程中都含有许多隐性或者显性的道德教育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和人格要求,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特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充分发掘这一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刘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善于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合理运用课堂幽默来加强道德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启发,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蓬勃向上的精神,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德育工作中,榜样示范和正面引导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活生生的事实和典型的例子,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深刻。因此在课堂上,刘老师常常巧用有趣案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小及大,正反结合,对学生进行很好的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无形的氛围中,加深道德观念的形成,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勉、自立、自强。构建家校协同的德育网络作为同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刘老师所教学生所具备的德育资源与其他班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却把这些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到极限。比如在家校合作方面,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是学校、家长配合搞好德育教育的基础。因此刘老师十分注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家校活动,如建立教师家访制、家长校访制,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观看班级班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其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此外,刘老师还注意通过形式多样的沟通,使广大家长懂得了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及科学育人的方法,为创建家校的优育环境创造了条件,让家长扩大了对子女的教育面,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学习教育,扩展了做人的教育即由片面应试教育走向了全面教育。家教配合力的提高,使育人环境明显改善,有利地配合了学校学生思想、德育工作,学生面貌大有改观,遵纪守法、学习勤奋、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的良好风貌在全班蔚然盛行。比如每一个月,刘老师都要以问卷的形式对家长和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在家长的问卷中,刘老师常常问到“您的子女进入高中后,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这项调查,刘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详细填写,从学生行为的表现、心态的变化、对教师的评价、与同学的交往、学习的自觉性等方面,他都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他再仔细分析学生每一项变化所产生的原因,然后找出问题的症结,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刘老师往往不是从正面去直接获取学生内心的东西,而是从一些外在的表象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你本学期感触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本班你最欣赏谁,原因是什么”,“你所希望的班级是怎样的”,“你对各门课的感觉如何”,“你有哪些爱好”等等,通过这些提问,教师可以洞悉学生的心理状态,这些提问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学生情感暗示、行为习惯、心理波动的真实写照。。在刘老师的教学生涯里,体验、参与、讨论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要素,同时也是他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他十分清楚,学生的品德、习惯的形成和改变,不能光靠自己的一张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然后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德育所利用。每个周末班会课,刘老师常常要组织学生对班级某些不良现象加以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判断、主动思考、全面分析,让他们比较、借鉴、反思,从而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构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刘老师特别重视家庭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来利用。例如,他所带班级经常开展“五星家长”的评选活动,定期组织家长写“教学一得”,并编写了《班级家长谈访录》和《学生幸福成长手册》等,从而给全班的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利用班级设施“青春洒下汗水,人生不留遗憾——肖宇”,“为前程而勇敢,为梦想而执着——苏纯”。学生的格言上墙,现在的不少学校都在做。和其他班级、学校的做法一样,这不是刘老师的独创,然而,对于刘老师所教的班级,一旦认定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意义,他就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善,持之以恒,越做越好。如今,只要走到他的班级里,你就会被那别具一格的教室布置所吸引,一盆盆花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株株苗木,精神抖擞地站立,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栽种的花草,自己培植的苗木,很有观赏和激励价值。这些花草和苗木,从播种、扦插、施肥、浇水到整形,学生都做得一丝不苟,既锻炼了兴趣,又陶冶了情操。更有趣的是,走进刘老师的教室里,那一面面“会说话的墙”,那一块块“能交流的板”就立刻扑入人的眼帘。一直以来,刘老师在考虑优化教室环境布置时,就提出了创新的设想,他想,让我们的学生自己来创造“座右铭”“名言”“准则”或“警句”,把班级文化建设看成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自我教育的手段,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幅字画都活起来多好呀。刘老师就这样做了,他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是倡导一种自我提高、自我激励的氛围,对创作者本人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奖励,内在的动力。”于细微处见精神,学生创作的格言、警句,刘老师还要求大家在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中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大家的认可。在格言放置的位置上,刘老师别出心裁,要求把最好的机会给那些“学困生”,把他们的格言、警句挂在前墙最显眼的位置,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班级的一事一物都为育人服务,这是刘老师班级文化建设追求的境界,同样的学生格言上墙,可能在很多学校都能看到,但是能把这样的小事,做到那么精致和用心,让它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却是很不容易的。刘老师班上的那些“格言”“警句”,从人人参与到共同评价,从文采与寓意标准到机会让给“学困生”的匠心,从精美的装裱到更换格言时庄重的交换仪式,每一次的变更,都让人心灵得到洗礼,就如一滴滴润物的甘泉,潺潺地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但德育教育根本上是实践的,惟有与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紧密相连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在德育实施中,刘老师注重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第一、创设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刘老师十分注重以节日为载体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寓德育于节日之中,让节日焕发德育魅力,提高德育效果。比如他常常利用传统节日,实施亲情感恩教育。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时,开展敦亲教育。号召学生们自觉行动起来,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长辈,精心设计节日作业——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等,让亲情在活动中深厚,用实践交流架起亲子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们过有意义的“亲情”节;利用革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刘老师的另一种做法。每当“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他总是组织学生通过瞻仰革命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感受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壮丽人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深化对先烈精神和革命情操的理解,抒发学生的豪情壮志,培养朴素的爱国热情。此外,刘老师还注意利用世界文化节日,养育学生人文气质。如世界地球日时.开展以“善待地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手抄报、宣传画、植树、捡垃圾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预感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可怕,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第二,主题教育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德育教育不是课堂中的知识点,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规范和规则的讲授会让学生丧失参与的热情。刘老师注意将德育教育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每周一学校举行统一的升国旗活动,刘老师注意从认识国旗、合唱国歌、介绍革命史等序列化活动中,层进式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品行教育;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彰。第三,搞活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如:组织“义务植树活动”“60华里户外徒步”“社区禁毒宣传”“环境保护徒步宣传”等;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打扫卫生,走向社区清洁卫生等,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风景区,走进档案馆、图书馆,了解家乡的历史,领略名人的风采,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情怀。多年以来,刘凯老师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团结带领全体同学,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班级德育体系常抓不懈,促进学生修德长能、益智长才、健康成长。他参加工作2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12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德育工作者,3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并于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这些都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他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德育工作论文,实现了班级德育工作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化,为广大教师将德育从知到行,从情感和意志的外化到内化,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讯员唐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