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报记者王勤祝小霖
印刷企业加强绿色低碳、节能降耗,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印刷企业以绿色新技术、新工艺印制的新教材。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若要为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涂上底色,必然少不了绿色。今年以来,印刷业既做好产业发展的“加法”,又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年,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之年,印刷业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策指引增添环保底气
随着绿色低碳发展在全行业形成共识,新发展理念驱动之下,*策、标准等逐步形成合力。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部门协作持续加强,保障措施不断推出,印刷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的指引下,今年以来,“形成产业提质增效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推广使用绿色环保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印刷服务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等成为全行业谋划布局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南。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包装印刷业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动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
产业标准规范有方——
7月1日起,由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强制性国标《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印刷工业》开始实施,让印刷企业排污自测从此有标可依。8月,《水性油墨塑料薄膜凹版印刷技术要求》等系列行标施行,剑指印刷行业环保技术提升。
这一系列组合拳让印刷业绿色发展之路更有底气。全行业营造出*策链、产业链、创新链等衔接贯通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向集聚发展,企业向绿色转型。
技术支撑展现硬核实力
如果说绿色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全行业推进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印刷全产业链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将赛道拓宽到创新技术的竞技和智能场景应用的角逐上。
创新技术研发突破瓶颈——
1月,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公布第十六届毕昇印刷技术奖评选结果,绿色金属印刷整体解决方案、橡皮布无溶剂压延制作等获毕昇印刷科技进步奖。前者打破传统工艺,填补国内空白;后者使印刷橡皮布进入环保型制造新阶段。
2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发的绿色印刷盲文技术在冬奥信息无障碍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告诉记者,该技术有望打破国外在盲文印制领域的垄断局面,提升我国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智能工厂建设进展迅速——
如今,在印刷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可以看到,智能叉车在设定好的线路上快速奔走,将一件件印制好的产品自动送往仓库存储;高耸有序的立体化智慧仓储体系,将贴着 “我们始终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指引。”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维佳介绍,公司已进入全面建设智能化阶段,智慧、节能、绿色、安全、环保的印刷智能工厂蔚然成形。山东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以智能设备升级为抓手。该公司董事长肖刚介绍,山东新华印务大力推进德州分公司的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建设,新建联合车间和智能立体仓库、改造加固原生产车间,并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智能、高效的国际国内一流印装设备。
管理完善强化节能降耗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如何节能降耗,印刷企业已有实践。近一年来,全行业从绿色精细化管理覆盖印刷全流程,到加大投入、更新设备,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等方法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打造现代化绿色印刷企业。
信息化手段加强能耗管控——
“真正的节能减排不仅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更重要的是强化能耗强度。只有两者都控制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环境专员赵清阁介绍,华联已形成以高效能实现综合节能的能源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紧盯节能降耗源头,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能耗管控,优化能源使用分析的工作方法。
精细化管理推动减碳工作——
以绿色精细化管理的“金杯模式”享誉业界的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目前已在环保方面投入超过1.3亿元,实施了超60项清洁环保措施,从而减少97%VOCs气体排放、20%能耗、70%工业用水、70%化学废液、20%固废。该公司董事长杨国伟表示,东莞金杯积极参与企业碳排放排查清算,持续推动减碳工作。
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印刷全产业链正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和企业发展两者兼容并存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