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说谎了恭喜你,你离孩子的内心世界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71.html

严育洪编辑

金雀儿

想必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了:

孩子的作业没完成,谎称忘带了;

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去辅导班,结果和小伙伴High去了;

孩子成绩考砸了,伪造了个家长签字交上去了……

大家心里有着无数的郁闷与纠结:“我的孩子明明那么那么乖,怎么突然爱撒谎了?”

诚然,有些说谎是孩子恶意为之,例如偷东西后的说谎,逃学后的说谎,并且屡教不改,这属于孩子的“品德问题”。

然而,有些说谎并不是孩子恶意为之,相反,更能够反映出孩子的“好心”与“好意”。这样的说谎性质,往往不是孩子的品德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今天布谷听听就和大家来谈谈“说谎”这个严肃却又有趣的话题。

一、孩子常见的说谎理由

在生活中,孩子最常见的是因经济能力不够而说谎。

比如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买文具的途中,禁不住美食的诱惑,把父母给的钱拿去买零食了,为了不挨打,也为了不让父母心痛,于是不得不谎称“把钱弄丢了”。

如果换成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他需要为这点小钱选择说谎吗?因为他的父母不会在意这点钱而去追查,所以孩子就没有必要去冒说谎被识破的风险。

还有,当孩子有个很强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会想尽方法来满足它,包括欺骗在内。

比如,有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有的孩子之所以要选择说谎,是因为他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也举了手、只剩下他一个人没举手,而他还怀有一颗上进之心抑或留有一丝上进之心,不想给老师和同学留下最差的印象。可惜他能力有限, 的办法只有说谎——滥竽充数。

环境的压力同样会迫使 孩子说谎,例如,下面案例中一位好孩子的“说谎”就属于没有能力向自己父母交差而选择的无奈——

那天,我支支吾吾地说:“妈妈,我……我今天考了97分。”一贯数学成绩很好的我,这次只考了87分。说实话,我真的很无奈,好怕我的谎言被识破,心仿佛缩成了一团,心跳都要停止了。

“那,试卷呢?”

“哦,试卷很难,我考得好,老师拿走给同学们学习去了。”

那一刻,我吓得面色惨白。要知道,这是我 次撒谎啊!幸好,我一贯的老实此刻拯救了我,妈妈相信了,总算躲过了一场“劫难”。

二、说谎的三大动机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有时他们会为了不让自己受伤而不得已选择“说谎”。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认为,说谎的动机可以归为三大类:

类,讨别人欢心;

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

第三类,自我保护。

无疑,上面这些孩子的说谎都属于第三类“自我保护”,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甚至可以不惜帮他说一次谎,让他能够当场体面地坐下。

三、说谎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科学研究显示,2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之所以3岁之前的孩子说谎的比例很低,是因为说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高难度的事情。

孩子要在真实的事实之上构思一个虚假并符合逻辑的谎话,还要观察对方的反应,看对方是否相信自己的谎言。

所以早期幼儿的所谓“谎言”更多是一种分不清真实与幻想的结果,绝大部分属于无意识的“谎言”。

研究发现:

若是3岁多的孩子能够说谎,其实显示了他的聪明。

要想说谎,你必须在头脑里保留真相,这包含了几个步骤的大脑思维过程,比如整合几方面的信息以及操控这些信息。而大脑中掌控说谎能力的区域是负责执行能力的区域,决定一个人的高级思维和推理能力。

早期便能够掌握说谎技巧的孩子,在执行力方面的测试表现更为出色,他们也更倾向于说更多的谎言。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孩子说谎只是基于最简单的、可见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与更为高尚的道德观或者和成长环境无关。

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所长李康和其团队的 研究声称:

“撒谎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里程碑。孩子 次撒谎,跟长出 颗乳牙和学会走路一样珍贵。而且撒谎率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到7岁时,%的孩子会撒谎。”

医院精神病学教授何诺德·戈德堡也认为:

“说谎是人类正常发育和发展的一部分,它和讲真话同样重要。说谎的智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则说:

“聪明的孩子往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和儿童开始说“不”一样,孩子们正在将他们内心的想法、感觉和欲望等,通过说谎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没说过“不”,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没有主见,性格偏懦弱,而从来没有说过谎的孩子,同样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为说谎是一种生存能力。

而孩子 个成功的谎言,可以算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成就。这标志着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与父母是分离的,一定程度上表明其思维开始独立,是个体走向成人的必由之路。

四、孩子的说谎,为你提供了一座通向他内心世界的桥梁

当孩子说谎的时候,不必喊停。但不喊停,是不是就等于放任自流,让孩子任意去说谎骗人了呢?当然不是,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帮助孩子养成道德感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必须的。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是不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是不是有什么不满和委屈?对很单纯的孩子来说,他们说谎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呈现和表达,这也给父母提供了一个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绝好契机。

还有很多孩子“说谎”是为了好玩。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魔幻现实主义者,他们能够区分现实与幻想,但是能从幻想中享受毫无顾忌的愉悦感。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一辈子很难做到不说谎。由此还可以看出,有些说谎未必不好,并非只有我们心目中的“坏孩子”才会说谎;反过来,说谎的孩子并非都是“坏孩子”。

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一点,还会把孩子的说谎都视作祸水吗?还会对孩子的说谎疾恶如仇吗?唯有此时,才能够真正做到心平气和,也才会有“6秒钟时间”来观察和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五、科学告诉你:如何从孩子口中得到真实的答案!

1上午较诚实,下午易撒谎

在教育中,我们还应该掌握“人类上午较诚实,下午易撒谎”这一说谎的时间规律。它告诉我们,如果你想从某人嘴里得到真实的答案, 在早上提问;如果你想控制自己不要撒谎,那么早上效果会比较好。

美国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

20岁左右的参与者被要求坐在电脑面前,观察多个图案,回答图案左边的圆点多还是右边的圆点多。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者们并不会因为答对问题而得到金钱奖励;相反,如果他们回答右边的圆点多,那么他们就会比说左边的多多获得10倍的奖金。

因此,参与者们有不顾事实,选择右边圆点多的倾向,这显然可被视为撒谎。结果显示,和在中午12点至下午6点参与测试的参与者们相比,在上午8点至12点参与测试的人更不易骗人。

实验表明,人在一天当中自我控制不撒谎或不骗人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下午比上午更有可能出现不诚实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研究者们称为“上午道德效应”。

2疲惫时更容易撒谎

不过,说谎的易发时间还跟身体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我们疲倦的时候——无论是身体上的劳累还是心灵上的倦怠,都会使我们行骗的概率升高,这对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的影响是一致的。

为什么在周六早晨的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人数最多?就是因为他们处于睡眠缺失的最糟糕的状态。身体上的疲倦会降低人们对自己的约束,让人们更容易行骗。

3怀疑更容易令对方撒谎

另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要你认定孩子撒谎,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而且他 真的会成为一个撒谎者。

鉴于此,但愿我们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千万别“逼”着孩子说谎。

英国心理学专家伊恩·莱斯利在《说谎心理学》中介绍了儿童心理研究者在两个幼儿园的实验:

前者环境相对宽松,对违规者会批评教育但不会严厉惩罚;

后者则严刑峻法,容不得道德上的半点瑕疵。

实验表明,后者培养的孩子更容易撒谎。在动辄严惩的生活中,孩子们启动了过度自我保护的本能,成为说谎的惯犯。

一个有趣的小提示

老师是如何发现“伪造的假条”的?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字迹和绘画都能透露人们的内心。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的字更高、更长;而绘画的内容是谎言时,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 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俯视视角。

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使字迹更深重、更高、更长;

同样,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事实,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

这样看来,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一眼就会看出孩子撒谎所写的请假条了。

本文选自作者畅销书《你不知道的孩子B面》

严育洪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厅的领*人物。发表教育论文多篇,出版教育专著多达22本,其中两本被评为教育部推荐课程资源。本文选自作者畅销书《你不知道的孩子B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