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留守美育童心打开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新模

乐清经济开发区永固集团每年都会为员工子女组织“暑期班”,让这些平时远离父母的孩子度过一个幸福的暑假。雪丹摄

每到暑假,最让人挂心的就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们。近段时间,打开网络,有关“留守儿童家长至少每月联系一次”有望入法的新闻比比皆是,这无疑是留守儿童的一个利好消息。针对留守儿童得不到适当照护、缺乏亲情关爱的问题,今年6月28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和被委托人至少每月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7月3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合资源打造公益品牌

关爱留守儿童,体现着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是一项良心工程、社会工程。近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民*局获悉,截至年年底,乐清市留守儿童人数共余人,其中,低保家庭的有人。“这些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本人留在乐清市未满16周岁的户籍儿童,主要集中分布于大荆、淡溪、虹桥、雁荡、智仁、清江等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留守儿童体验志愿者服务活动。

近些年来,乐清市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给留守儿童提供实际性关爱帮助,乐清市各级部门、单位聚焦留守儿童,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打造了一个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益品牌。

年5月,市民*局组织开展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社会组织志愿者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帮扶结对,开展支教服务、慰问帮扶、学习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工作。活动以公益创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共有市和谐志工协会、栖语社会工作室、一心社工服务中心、芙扬爱心公益协会、壹家亲社工室、手牵手社工室、爱之绿社工服务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申报了留守儿童相关项目,项目资助金额达16万元。此次社会组织走进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受益留守和困境儿童达名。

作为温州市文化礼堂 公益品牌项目,乐清市文化礼堂“暖心工程”自年9月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系列公益活动。去年,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启动了乐清文化感恩堂“暖心工程”——最暖冬季,对乐清北部山区余名留守儿童开展走访慰问。

年,市和谐志工协会还开展了“我与妇联的五年之约‘共享蓝天,关爱儿童’家乡美景一日游”走进王十朋状元故里,来自柳市、白石、乐成、翁垟、盐盆、石帆、天成等乡镇(街道)的61名贫困(留守)儿童参与活动。

同年7月至8月,虹桥镇“三服务”让企业留守儿童过上有爱假期,该镇共开设5个“春泥计划”小候鸟暑期活动基地,解决企业职工留守儿童暑期“无处可去、无人看管、玩得不开心”等问题,构筑留守儿童第二家园,为每个留守儿童成长护航。来自温州大学、浙江新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5支团队共余名志愿者和企业职工志愿者走进企业,服务留守儿童余人。

同期,我市天成街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禁*知识讲座。活动引用真实案例向在座留守儿童普及*品的种类、危害、防*技巧及禁*法律法规等知识,还组织留守儿童观看了*品仿真品,发放《禁*倡议书》《不让*品进我家》等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近几年来,乐清经济开发区企业推出为留守儿童送“暖心”行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彩色天空。

百花齐放个性服务暖心

近年来,乐清各社会组织配合市民*局、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妇联主席等,开展了形式迥异、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为使每个活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活动前,相关部门社团均开展了调研,共分三个阶段,前期,入户调研,掌握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中期,整合巾帼志愿者、*员、平安妈妈、义工等群体组成志愿帮扶队,依托社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聚焦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贫困、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后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开阔眼界、感知社会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个性化帮扶服务,改善留守、困境儿童成长环境。

乐清市组织相关部门、社团为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

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务,如乐清市和谐志工协会侧重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培育感恩之心。去年7月份的夏令营在乐清市公益广场开营,为期10天,通过国学力行、礼仪教育、团队训练、感恩课程、安全教育等课程形式,帮助50名学员弥补感情缺失、行为失管、学习失教的问题。据悉,“同享一片蓝天”公益夏令营由浙江省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主办,浙江财经大学益路童行社会实践团承办,借助社会和高校力量,采取关爱项目化形式,在金华武义、杭州桐庐、丽水青田和乐清共开展了五期,服务了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乐清市一心社工服务中心强调暑期安全教育。设计了《暑期安全教育须知》分发给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盐盆手牵手社会工作室注重爱国教育。童心向*微*课、“红色精神代代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加强了留守儿童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拥*优属的良好品格。

乐清市栖语社会工作室致力于救助帮扶服务,对所掌握的留守、困境儿童名单进行援助保护和资助帮扶,同时在医疗卫生、文化活动以及监护评估、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帮扶服务,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

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协会彰显慈爱乐清的精神文明。今年5月,协会对芙蓉、岭底的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庆六一送爱心活动,给十位儿童送去节日蛋糕和牛奶等礼物,并了解对象家庭和孩子的详细情况,便于协会在往后的关爱中 把握对象家庭的脱贫情况。

年8月,市“芳邻守望”互助关爱公益计划在试点村岭底乡仰后村推进并在全市全面启动,此后,柳市三幼巾帼文明岗的志愿者,开展了“情寄留守美育童心”,与留守儿童共画爱心“伞”,跟“小芳妈妈”去旅行、乐清市家风家训研学游等活动。

十年前,知临中学学生家长张文花在市妇联的帮助下,成立“家长团”,逢年过节就去仙溪、大荆等乡镇,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物资。张文花还以个人名义,签署《“我要读书”爱心助学结对协议》,自愿资助仙溪镇 小学留守儿童潘某某,直至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寄留守,美育童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有了制度的呵护与关爱,留守儿童将不会是“被遗忘的花朵”,而将在乡村振兴沃土上健康成长,迎接灿烂美好的明天。

结合实际开展跟踪服务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原因多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今,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收入逐步在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大多数得到了解决,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底子薄,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在校学习成绩不佳、表现不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安全问题,权益维护,犯罪问题……这些依然是困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

据了解,多年来,我市多个社会组织一直都在帮扶农村留守儿童。乐清女孩燕燕(化名),今年就读四年级,在她十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随后母亲也离家出走。近两三年间,她在亲友的帮助下,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燕燕是乐清市民*局推荐给市和谐志工协会的帮扶对象,帮扶时间一年。“刚来的时候,没有数字概念,更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该几点回家。”协会秘书长余丽娜说,通过爱心人士的陪伴支持,参加各种学习与公益实践,变得越来越绽放,懂礼貌、有梦想了。

市禁*办推荐的受帮扶女孩琪琪(化名),今年13岁,是北白象人,因家庭诸多原因,她跟着80多岁奶奶生活,成了留守儿童。调皮,傲慢,听不进任何批评,老师和周围人评价说,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她。去年,琪琪在受帮扶的两个多月里,参加了夏令营及多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不仅变得会反思自己,懂礼貌,如今,还善良地将流浪猫、狗收养在家,细心照看,成了一个十分有爱心的孩子。

小路(化名)也是社会团体的帮扶对象,今年11岁,父母离异,抚养权归家庭困难的母亲。年年底,母亲带着小路,接受了一个多月帮扶。经安排介绍,小路母亲找到一份寒假工——餐厅后勤服务工作。帮扶人员介绍,原本,小路妈妈对这个社会是带有怨恨情绪,她抱怨命运不公平,也影响到孩子性格和情绪,但经过一个多月有爱的沟通交流,小路妈妈逐渐被志愿者们的爱心所感动,生活状态也积极很多。之后,小陆也非常积极参与到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调查中发现,大多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内向,他们在学校常被人嘲笑欺辱,在家得不到父母照顾关爱。一位留守儿童悄悄地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同学的父母来学校接同学回家,他就特别地想哭。他也有爸爸,但爸爸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看他。小学时,还有同学骂他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的看起来特别早熟,有的很是任性,有的不愿与人多交流。

今年以来,市和谐志工协会志愿者周珺同协会其他会员一起,针对结对的46名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联系、入户家访等方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后的“1对2”跟踪服务,即一户留守儿童家庭和两户普通家庭结对,目标做长期关爱,服务内容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规划,家庭创收,及留守儿童家长的能力培养。

“平时,志愿者们和老师沟通得最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们的近况,孩子们和我们志愿者都加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