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保法施行一周年,公益诉讼如何保护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去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正式施行。新未保法中增设了公益诉讼条款,该条款明确了相关组织和个人以及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年,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数快速上升,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达到件,是年的4.2倍。

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拓展,未保法增设公益诉讼条款

年,因为一公用电话亭未执行电信部门“夜间、节假日长话收费半价”的规定,多收话费0.6元,福建人丘建东将当地电信部门告上法庭。这被媒体称为“中国公益诉讼 案”。此后国内有关公益诉讼的纠纷不时出现,但大多以原告败诉告终。

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艳芳发表的一篇关于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论文中提到上述案例。文中指出,我国公益诉讼遇到的 障碍就是要求“原告必须与本案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目前已施行一年的新未保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府、司法的“六大保护体系”,而司法保护中的一个亮点正是增设了公益诉讼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 百零六条规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诉讼;涉及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公益诉讼。”

人民检察院干部、法学博士王广聪此前在《检察日报》撰文表示,本条规定通过在单行法增设公益诉讼条款的方式,解决了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探索上位法授权不足的障碍,为检察机关依法开展涉及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诉讼活动明确了法律依据。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 从民事诉讼法破题。

年8月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沿着环保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两个方面,年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年修改的《环境保护法》赋予了社会组织公益诉权。

年再度修改民诉法及行*诉讼法时,赋予了检察机关在四个领域内可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和国有土地出让领域。

同年12月, 检颁布《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3个省份试点。

近年来,公益诉讼范围不断拓展,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在内,部分领域已在法律层面落地实施。年全国两会 检工作报告提到,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6.9万件,同比上升12.3%。其中民事公益诉讼类立案2万件,行*公益诉讼类立案14.9万件。立案办理新领域案件4.5万件,同比上升68%。

在公益诉讼机制的“等外”领域探索中,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为何能够较早落地?

中国*法大学法治*府研究院教授、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刘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国一直在进行未成年人司法体制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法较早前设立过未成年人法庭, 检也较早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并在年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中正式设立九厅,即未成年人检察厅。

“未成年人保护类公益诉讼会成为较早的‘等外’探索领域的关键原因是有相应的组织作为支撑。因为有机构、有办案人员进行不断探索,且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也容易发现需要修补的制度漏洞和需重点保护的公共权益。”刘艺表示。

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成为检察机关的“法定之责”

年7月,北京、内蒙古、江苏等13个省区市的检察机关被赋予了一项全新的权利——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可以提起民事或行*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力量”登上公益诉讼的舞台时,刘艺正挂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检察处副处长,年4月,她开始挂职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检察厅副厅长。在重庆和北京借调挂职的四年,刘艺全程参与了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论证和制度设计。

刘艺介绍,年,在写给《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的一篇约稿中,她首次使用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概念,特指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用以区分由其他主体提起的公益诉讼。这一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术语逐渐受到更多认同。刘艺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提到,随着年《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公布,“检察公益诉讼”成为了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

去年新未保法施行前夕,时任 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已不再是“等外探索”,而是成为“法定之责”。

新未保法于年10月完成修订,年全年,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数快迅速翻番。 检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在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年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件,是年的4.2倍,是、两年总和的3.3倍。

在这六千余起案件中,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等传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占比三成;办理新类型公益诉讼案件占比七成,涉及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以及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剧本杀等新兴业态治理。

史卫忠当时还表示,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检察机关可以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开展督促、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等规定要求,突出未检特色和特殊规律,通过办理一批高质量案件,推广可复制经验,逐步形成科学完备的办案规范和制度机制。

3月7日, 检发布了五件案例作为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主题的指导性典型案例。在这五件案例中,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件、行*公益诉讼3件、综合运用民事公益诉讼和行*公益诉讼1件。那艳芳表示,本批指导性案例有4件都是依托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优势,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公益损害线索,进而提起公益诉讼的。

这些案件涉及“无证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公益损害问题。 检第九检察厅副厅长陈晓表示,检察机关围绕这些问题提起公益诉讼,主要把重点放在跟进监督、形成合力、标本兼治上。一是注重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二是注重发挥社会支持体系作用;三是注重“没完没了”持续监督跟进。

在对上述指导性案例的专家解读中,全国*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指出了未检公益诉讼的类案性。未检公益诉讼中的类案监督不仅仅指同案不同判型的类案监督,也指对同样的或类似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基于同案同监、类案类监的原则实施能动监督,从而扩大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效果。

他举例表示,经营者对未成年人提供的与文身类似的“服务”,如唇穿孔、鼻穿孔、舌穿孔等,检察机关发现案件线索后,也可以根据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指引,提出相应的公益诉讼。其他指导性案例的扩张效果也应当作如此解释。

检察机关之外,哪些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年6月1日,公益律师于旭坤和同事来到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起诉某手机游戏公司的诉状,认为某游戏存在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于旭坤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公开信息显示,该中心成立于年,致力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中国首家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研究的公益法律机构。

于旭坤介绍,这是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去年起诉之初,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起诉资格便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