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pf.39.net/bdfyy/
二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16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设计教师:
日期:年3月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与二年级上半学期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的一定的兴趣。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位置与方向;二、磁铁;三、认识天气;四、动物与环境;五、科技产品。
2.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位置与方向的认识;磁铁的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气候特性(天气);科技产品。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位置与方向》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已经学习过,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的认识孩子们已经了解的比较不错,而科学中再次开设则是着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磁铁》单元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是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的秘密,动手操作过程较多。
《认识天气》是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密切的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经验说一说,并更深入的探讨天气与生活,与动植物的关系,并学会看天气预报。
《动物与环境》单元解读:选择动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本单元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技产品》单元是主要是探究圆珠笔的秘密和磁悬浮笔架,探究性强,趣味性高,但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岀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釆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七、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其它资源:网络资源、影视资源
书籍:《教师用书》
音像制品:教学光盘④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尘⑤社区:博物馆、敬老院、道路、公共设施等。
(二)实施手段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八、课程评价遵循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科学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