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眼新闻1月18日,记者从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获悉,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门稳”,全省将做好环境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节假日应急值守,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和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努力扩大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性治理专项攻坚和从严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控为重点,打好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火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赤水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乌江、清水江磷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配合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八大水系干流和乌江、赤水河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水环境敏感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酸性废水等源头治理项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工程,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打好固体废物防治攻坚战,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开展锰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渣场、尾矿库环境风险问题和污染治理“回头看”,持续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打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省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建设,深化跨省应急联动合作。深入实施“双十工程”,持续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深化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我省长江流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面源污染、渗滤液污染、陆域生态破坏、水域生态破坏等问题排查,主动发现和整治一批突出问题。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火电、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统筹开展减污降碳深度治理,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体坛转型升级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全面推进清单管理、事前介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台账管理、“三线一旦”“预评估”6项措施,优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火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白酒酿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赤水河、乌江流域沿线和“三州”民族地区为重点,深化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持续开展“绿督”自然保护地监督,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试点研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监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生态补偿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改革,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支撑保障,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等环境要素监测,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注重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锻炼干部,持续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编辑刘思博编审闵捷李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