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来源于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的深入反思。它定义了新时期人类发展准则,即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后代人类的福祉。作为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主旋律,联合国于年发布了《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项嵌套目标,旨在到年在全球消除贫困、促进繁荣和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代表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其中环境、社会和经济3个维度相互交织。然而,近年来学界逐渐意识到:不能将环境、经济和社会视为独立的问题,甚至不能将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3个“支柱”,尤其是经济增长应当嵌入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中。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截至年6月,中国已经同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以下将这些国家称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简称“共建国家”)。积极落实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协定》,推动共建国家跨越传统发展路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共建国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水资源危机、跨境污染、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风险,亟待全面开展“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国际科研合作,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解决各类环境争端。为此,本研究梳理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合作重点领域。
全球变化下“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面临的风险
随着人类世的到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超越生物物理上的地球边界,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快速退化,包括气候正在迅速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生境和栖息地因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开采而受到破坏,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资源面临着枯竭等。本文将当前严重影响“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风险分为水资源和水环境、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类活动强度在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面临的风险也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