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士长江大保护应从末端治理转到前端污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31.html

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创建了不同价态铁锰氧化剂除污染理论体系,开发出高锰酸盐和高铁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等,在多次重大污染应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工程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会“可持续发展水奖”、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排名1);发表SCI论文余篇,获发明专利项、美国专利6项,H因子。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刘远航吕映雪通讯员刘勇)“长江大保护要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上中下游城市相互协调,应从末端治理转到前端污染控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7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做客长江网“长江会客厅”时说。

在前端做好污染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治污成本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马*院士介绍:“长江沿岸的城市经济体量大,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长江流域作为整体,实现上中下游城市协调发展。”

马*院士认为,要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合理规划长江沿岸城市的产业布局,“尤其是上游地区需要逐渐实现经济转型,控制重污染产业,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逐渐实现生态产业稳步发展,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在源头、在前端做好污染控制,发展循环经济。”马*院士表示,“要发展现代分离技术,在源头实现资源分离与污染控制,比如油、溶剂、贵金属等尽可能通过膜分离等技术进行源头分离与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再通过深度处理回用于化工园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否则的话,过度依赖末端的污水处理,有限的环境容量将会导致实际投入的人力与物力更大,会造成资源浪费。”

马*做客“长江会客厅”。记者吕诗文摄

建设“无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垃圾精细化分类是实现源头治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建设‘无废城市’必须要做的。”马*院士说。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全民努力逐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填埋量和焚烧比例,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举例来说,城市居民因生活需要采购大量的水果蔬菜,使用后产生的厨余垃圾、排泄物,尽可能通过源头分离做成肥料、饲料等再回馈到农田中,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马*院士表示,“垃圾分类也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好,从来都不是几个人或者某几个行业的事,需要人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