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堡垒彰显红色气质

保障之变

“这些年来,村里 的变化就是民心。*组织有了凝聚力,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群众才会更加信任你、支持你。”蓬江区棠下镇三堡村*总支书记梁永任感慨。如今三堡村的*员群众精神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民生设施、治安管理等得到提升。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三堡村。*的基层组织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基层*建“亿元保障计划”、制定村(社区)*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推进“红色+”*建品牌创建等,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基层“头雁队伍”的战斗力和侨乡*建品牌影响力,把全市各级*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引领基层*建更有作为。接下来,江门还将通过把*建述职评议向基层*组织书记延伸,持续推进镇街*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三个三”基层*建品牌示范工程等方式,加强*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郑琦

提升组织力

深入实施基层*建“亿元保障计划”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 之归。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江门向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开刀”,深入实施“动态归零”工作机制, 排查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65个,围绕“*建、发展、民生、治安”四个方面建立整顿工作清单,落实整顿措施多项。

经过落实整顿,基层*组织牢靠了,切合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有效落实。曾经,位于开平市苍城镇的软弱涣散村——下湾村积累了不少民怨。水管老旧,下湾村的自来水沉淀物极多,一直以来危害着村民的身体健康。由于缺乏资金,村民反映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自村*组织开展整顿工作以来,村“两委”干部将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并积极上报,最终获得7万元资金拨付和水务部门部分管材支持。改造的水管已投入使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不仅如此,村民担忧的治安问题也在逐渐改善。

过去,在江门,一些村级办公阵地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村级组织办公难、服务群众难、*群议事少、文体活动少,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对此,今年以来,江门加快了镇级*群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开展村民小组*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健全市、县、镇、村、组五级*群服务中心体系。

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的一棵榕树旁,是良溪村 *支部*群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周边设置了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内设置不同的功能场室,可供村民阅读休闲。“在江门市、蓬江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今年我们利用闲置10多年的村中物业,打造了支部的*群活动中心。”棠下镇委副书记、良溪村 书记刘旭泉介绍。良溪村共有两个*支部,目前正在 支部试点打造*群活动中心,强化阵地建设。

除了建强阵地,江门还通过各项制度落实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江门已组织开展“两新”组织底数排查建库工作并进行专项调研,建立民营企业重点企业名册,建立小区、快递等行业领域*建工作台账。建立农村各类组织向*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推动全市个农村*组织开展年度报告和即时报告工作。深化社区“大*委”,完善“兼职委员”工作制度,实行“两年一换”轮任制,建立“共享社区”运行“三张清单”。深入实施基层*建“亿元保障计划”,每年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实。

激发战斗力

率先制定村(社区)*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当下,应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建工作,让*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江门对此做出探索。为激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江门在全省率先制定村(社区)*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将村(社区)*组织书记纳入市(区)*委管理,把储备、选拔、培育、监管、激励保障等作为备案管理的主体内容,实现村(社区)*组织书记全链条管理,全面加强*在村(社区)的领导地位。

按照要求,江门开展“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员人才回乡计划”“*员人才下派计划”,保证每个村(社区)有2名以上的*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现在上级十分支持我们发掘本村的致富能手、积极分子等,鼓励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在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总支书记胡日强看来,“本村人开展基层工作,是有优势的。一方面语言上能够和村民顺利交流;另一方面,本地人对当地居民、环境比较了解,工作上手比较快。”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除了在全省率先制定村(社区)*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为提升基层“头雁队伍”战斗力,江门还强化对农村(社区)*组织书记的培训与管理。今年以来,江门已调整73名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农村*组织书记,累计调整撤换曾受刑事处罚、涉黑涉恶等不适宜担任村(组)干部70人。江门市委直接培训农村(社区)*组织书记多人次。

“严管”让“头雁”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以保障。同时,激发“头雁”队伍活力与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江门从经济待遇、*治待遇、离任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完善村(社区)*组织书记激励关怀体系,确保村(社区)*组织书记有盼头、有奔头。建立以财*投入为主的村(社区)*组织书记补贴逐年增长机制,分别到年、年每人每月不少于、元,并要求各市(区)为村(社区)*组织书记购买“五险”,有条件的市(区)建立村(社区)*组织书记缴纳住房公积金制度。

扩大影响力

推进“红色+”*建品牌创建

在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驱车前行,经过崔华根桥后,一座郁郁葱葱的公园出现在眼前,穿过这片绿地,不一会儿便有一幢*白色墙身、红色三角锥屋顶的大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双水镇委*校。从年挂牌成立至今,这座红色学府已走过了60年风雨,并逐渐成长为一所大型综合性*校,也成为广东乡镇*校的一张名片、一个范本。

双水镇委*校是江门建好用好教育阵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门重点打造了“红色枣工”“红色指数”“红色印记”“红色家园”四大“红色+”*建品牌,深化侨乡*建新格局,推动基层*建工作整体向更高水平发展。

今年7月,江门首部系统梳理全市红色教育基地的权威著作——《五邑红色印记》正式由中共*史出版社出版。《五邑红色印记》全书共分五章,图文并茂,系统梳理了江门的红色历史,包括周恩来总理等伟人在江门的足迹、*的组织在五邑大地的诞生和发展、周文雍等五邑 儿女救亡图存的英雄事迹等。“这些红色印记所蕴含的坚定不移的信仰、钢铁一般的意志、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朴素的作风、光明磊落的品格,就是我们共产*人特有的‘红色气质’。”江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组织*工委书记张学东说。

打响*建品牌,讲好讲透*建故事,*员教育也要跟上。对此,江门还出台*支部和*员“红色指数”评估标准、基层*支部“每月组织生活清单”制度;升级改造19个市级以上*员(*史)教育基地,新建开平谢创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推进18个“红色村”*建示范工程;指导新会区双水镇委*校打造“农村*员教育培训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门创新首推7条红色线路,接待学员超48万人次。红色线路不仅受到*员干部欢迎,更受到群众欢迎。今年国庆期间,江门红色旅游超预期增长,江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游人如织。

■计划

实施“三个三”基层*建品牌示范工程

下一阶段,江门还将从深化实施“头雁工程”、 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抓好基层*员教育管理等8个方面着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其中,江门将实施“三个三”基层*建品牌示范工程,创建3个基层*建示范市(区)、30个基层*建示范镇(街)、个基层*建示范村(社区)。

一方面,江门将深化实施“头雁工程”,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组织书记县级*委备案管理工作机制,将*建述职评议向基层*组织书记延伸; 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围绕“*建、发展、民生、治安”四个方面创建整顿工作项目;深化基层组织向农村*组织报告制度,落实年度报告和即时报告台账记录。

另一方面,江门将抓好基层*员教育管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双水*校为示范,发挥镇街*校培训*员的主阵地作用;继续推进镇街*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市级*员教育基地,力争年在申报省级*员教育基地上再有斩获。

此外,江门还将深化“红色村”*建示范工程,抓好“红色指数”评估标准落实。同时提升城市*建质量,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互联互动。

■样本

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

探索“红色村”

发展新模式

今年7月,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谢创故居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一栋中山楼、一座祖屋、一间草房,鲜明地勾勒出了这栋故居的轮廓。

以敬村共有*员55名,辖区红色记忆、红色建筑、革命先烈资源丰富,年被列为江门市“红色村”*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一年来,该村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把以敬村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功能、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农村基层*建示范点。

“未来,我们还计划在村里的公园设置小剧场,将来参观者可看到各类话剧、cosplay等,感受讲述红色历史、革命故事的创新形式。”谈起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敬村*总支部 书记谢秀浓信心满满。

盘活谢创故居等红色教育资源

谢创故居是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创立人之一谢创同志的住所,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开平特别支部的根据地,数次关系五邑地区解放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保存着一批珍贵的红色革命资料。

“自去年以来,开平对谢创故居进行了修复、布展,将相关革命战斗历史内容安装上墙,展现谢创同志在美留学和到苏联学习以及回国开展抗日等事迹,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规划、整治、绿化,改善参观环境,使后人可以更好地缅怀革命前辈,传承革命精神。”开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谢创故居主体建筑包括中山楼一座以及庐屋一座。目前,谢创故居内的修复布展工作已完成,正在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修葺改造。“例如,我们要将相关革命战斗历史内容安装上墙,外墙灰雕也要修复,周边道路和环境也要进行规划整治和绿化。”谢秀浓告诉记者。

谢创故居焕然一新的背后,蕴含着以敬村深厚的红色文化传统。用好、用活谢创故居等红色教育资源,是以敬村打造*建阵地、擦亮“红色村”金字招牌的重要举措。除谢创故居外,该村还将以敬村*群服务中心二楼重新装修,结合抗日同志会纪念墙,打造具有以敬特色的*建阵地。

为加强*组织办公和活动阵地建设,以敬村还把以前的公共服务平台改造成为一个*建元素庄重、功能设施齐备、环境氛围优良、*员群众满意的“一厅四室”*建活动场所,突出*建元素和*味,营造浓厚的红色*建氛围。

接下来,以敬村还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全域开发多个红色项目。“首先是以 共产*人谢永宽的生平故事为核心,将谢永宽故居打造成谢氏宗族家风展示馆。此外,我们还将修建谢启荣故居革命烈士展示馆,把以敬小学和北安小学改造为红色革命青少年科普基地,把谢霞侣公祠打造成吉星文小剧场。”谢秀浓介绍。

创建*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