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星期六)上午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府网翟子赫摄
万钢: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并跑领跑
万钢在开场白中表示,科技创新在*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的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万钢:航天、深海、超算、核电等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渐进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新阶段。航天、深海、超算、核电这些领域都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量子纠缠、外尔费米子、胚胎干细胞等技术研究的成果逐渐地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万钢表示,科技创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了民生福祉。目前,我们已经有多家众创空间、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家企业加速器和多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创新服务的一个生态网络、生态环境,服务了近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新增的就业多万。
万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
万钢在回答记者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时指出,这些年,人工智能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硬件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但是,抓人工智能还是要强基础。万钢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基础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研发,使那些研发成果尽快能够进入到开放平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解决人们所关心的安全、健康、环保等问题。
万钢强调,人工智能是国际化潮流,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支持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研究机构与国际上的合作,在一些重要关键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万钢:“双创”升级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需做好四件事
在回应打造“双创”升级版有什么具体措施时,万钢表示,“双创”是青年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绝好的平台,又是一个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舞台、大平台。“双创”升级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上看,下面要做几件事: ,创新创业的融通发展更加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第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第三,加强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际创业创新大局当中。 ,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来提高服务于创新载体的能力。
以下为记者会文字实录:
万钢: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春又来,每年一次和大家有这个机会在这个地方见面,感到十分高兴。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天还是老样子,我们准备了一份大概7页纸的关于科技创新进展方面的材料。我这儿作一个简单的开场白。*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把科技创新放在*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显著提高,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的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李克强总理在《*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提出了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激励*策,大众创新创业各方面都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重大任务当中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系统谋划、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贡献。我就做这样的开场白。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万钢部长您好,《*府工作报告》对五年科技创新进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请问,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谢谢。
万钢: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科技创新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在*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同样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渐进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新阶段。我们的战略高技术逐步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大家所看到的各个方面,比如说航天、深海、超算、核电这些领域都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基础研究得到了加强,比如说量子纠缠、外尔费米子、胚胎干细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逐渐地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悟空、墨子、北斗组网这些科学实验卫星,现在为我们的深空探测、定位导航,还为我们的环境监测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就是天眼,还有上海光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很好的进展。
第二,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这几天挺有眼福的,看了一下《厉害了,我的国》,我感到十分感动。桥、水、陆、港,一大批基础建设工程中科技创新都起到了作用,重大专项推动着移动通信、大飞机、新药研制、传染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像高铁、新材料、特高压、风光水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我们身边都能够感受到。科技创新也极大改善和提升了民生福祉,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人民健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们科技体制的改革向系统纵深发展,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主要是在科技投入结构优化了,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主导作用明显了,我们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逐步完善、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得到了加强,创新*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第四,科技创新的力量从过去的科技人员为主向社会大众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我们在“双创”热潮中产生的众创空间,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我们已经有多家众创空间、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家企业加速器和多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创新服务的一个生态网络、生态环境,服务了近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新增的就业就多万。科技外交也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大家看到我们近年的主场国际外交活动,比如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 厦门会晤,这些都留下了鲜明的科技创新印记,创新*策对话更加深入,科技伙伴网络不断拓展,合作手段也更加丰富。但是在这些成绩面前,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我们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持续发力,使科技更好地为造福人民、发展经济、保障安全作出贡献。
科技日报融媒体记者:
万部长您好,“双创”是一个社会热点,也是科技日报近年来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