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到了现代更是将教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家长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但也因此变得敏感。
当人教数学教材“毒插画”的问题被揪了出来后,家长就开始对学生的教辅材料以及课外书籍展开了“大搜查”,将自认为有问题的地方都指了出来,就是希望不要再让不合时宜的内容毒害孩子的心灵。
原本这是一件好事,能够为学生严格把关,但是有些家长却逐渐跑偏,开始鸡蛋里面挑骨头,明明没问题的内容硬是被曲解了,从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很多质疑连网友都看不下去了。
古诗《山行》被家长斥责,怒批诗句有不良暗示,网友:心脏才可怕随着教育制度的改变,素质教育被重视起来,而大语文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培养文学素养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主要方向,从小就给学生开始背诵古诗文,了解名人事迹,好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而语文教材也十分注重古诗文的整理和编纂,从儿童家庭教育时期的《唐诗三百首》为启蒙,到古诗词的鉴赏,学生学到的诗歌越来越多,欣赏能力也越来越强。
但是敏感的家长却对古诗下手了,杜牧的《山行》是耳熟能详的古诗,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里面,主要描述的是诗人秋日山行的所见所感,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是成为经典名句。
就是这样一首古诗也能被家长举报,有些家长觉得诗句存在不良暗示,很容易将学生引入歧途,而且小小年纪就接触性暗示不太好,有些家长甚至直言要将这首诗踢出语文教材。
网友看到家长的无理取闹后都坐不住了,怒批“心脏看啥都脏”,明明很有意境的一首诗,应是让家长想歪了,摆明了是家长思想不纯洁,不要拿学生当幌子。
还有的网友怒怼家长没事找事,要按这么解读以后啥也别学,什么人也别接触,住到深山老林里修行最好,可别出来祸害人了。
在笔者看来古诗词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审美倾向,是现代诗无法体现的,所以家长就别总从偏门方向去品读,有时候就是家长想多了,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家长想帮学生把关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尺度,不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自然想要提前帮学生把关,减少学生被坑害的可能。
但是把关不代表要一刀切,更不能带着偏见和有色眼镜去看待所有内容,有时候并非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有问题,而是家长的观念跑偏了,总往歪了去想,这才会有了“没事找事”的情况。
如果任由家长“胡思乱想”,那么学生将生活在家长营造的无菌环境中,看似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上过度保护只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脆弱,毕竟家长无法永远保护学生,保护得太好,学生无法独当一面,遇到点风浪就会崩塌。
所以家长不要将问题复杂化,而是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心得体会,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引导远比制约要好得多。
教育在疏不在堵,家长与其杞人忧天,倒不如想想怎样引导才最好家长保护学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的根本在于疏而非堵,所谓百密一疏,堵得再好也总会有疏漏的地方,与其处处小心,倒不如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问题。
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文化和知识,其中的质量和价值的导向良莠不齐,家长要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行为方式,这样在面对错误的思想观念的时候,学生就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当学生对某些想法产生疑惑的时候,家长就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慢慢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张弛有度、因材施教才应是家长的教育宗旨。
当然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从儿童家庭教育入手去培养和熏陶,相信在老师的指引和家长的督促下,学生必然能成人成才。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家长想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控尺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成长的风雨必然要经历,家长能做的就是监督和引导,替孩子把关也要合理且正确,万不可鸡蛋里面挑骨头。
话题:你觉得这首诗有问题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儿童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