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有人说,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便成虫。这里说的就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来领导,一群人就是一盘散沙。在三个人里面随便挑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做成的事情,三个人一起做却无法完成。这就是缺乏管理导致的。

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把这句话改成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用于形容不会带人、不懂带团队的管理者,显然再合适不过。比如,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勇猛无比,可是由于不会带人, 他还是被刘邦打败。

反观刘邦,由于善于识人、用人、授权、激励,又深谙人性弱点,懂得以情感人、以利诱人、以事业留人,所以他能把部属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让大家誓死追随。事实证明,江山不是一个人打下来的,而是 带领一帮干将打下来的。如果你能成为一名善于带领团队的 ,那么你离事业成功就不远了。

的 可以把团队里的庸才变成干将,可以把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不同意见整合成统一的行动方略,让每个团队成员都心服口服地接受命令,坚决执行; 的团队 可以把各自为阵、自行其是的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让大家相互协作,使大家拧成一股绳,释放出强大的团队战斗力。

要记住,企业管理的本质不是 事必躬亲,而是要求 高瞻远瞩、统筹全局。

那么,一个团队,到底如何管理呢?

有些人可能毫无头绪,不过这不要紧,有很多历史故事,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楚汉争霸中,项羽在战争前期,有着 的优势,还有一批文臣武将的辅佐。但由于他不会用人、不会激励人,无法把部属凝聚在一起,使得团队的力量没有释放出来, 自刎于乌江。反观刘邦,由于善于识人、用人。懂得以情感人、以利诱人、以事业留人,所以他能把部属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让大家誓死追随。

所以,管理团队,就是管理人,管理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不了,就更谈不上管理他人的了。这里我们通过《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说明团队应该如何管理。

,合格管理者要理解人性,懂得培养人。

1、真正的领导是管人的,而不是做事的;

有一位管理专家在培训课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层管理者应该用50%的时间管人、带人,用50%的时间做事;高层管理者应用80%的时间管人、带人,用20%的时间做事。如果你喜欢做事,无法说服自己少做事,那么你永远无法成为 的企业 。因为你这种喜欢做事的习惯,注定了你不适合做 。

在惠普公司,定位 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而不是老板。因为老板可以发号施令,但教练却不同,教练水平的高低要看他带的团队水平如何,而不是看他个人能力多强、多么能干。其实,惠普的这个原则很好地阐释了真正的领导是管人、带人,而不是做事。

与此同时, 还要容忍下属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差,甚至很多地方不如自己。事实上, 管人、带人主要表现在这样两点: ,用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让公司在一个有秩序、有纪律的环境下运转。第二,善于用人,因为 是帅,帅就要会用兵,会用人。善于用人的 ,懂得发现下属的优点,让下属做擅长的事情,因此他们身边总是人才济济,各个下属都能在某一方面独当一面。

2、管理者需要懂得心理学,把一群绵羊变成冲锋的战士;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 的霍桑试验。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纺织工厂遇到了经营问题:这个纺织厂的工人没什么问题,老板也富有人情味,十分开明,生产和经营的秩序良好。但奇怪的是,细纱车间的工人流动率出奇得高。相比于其他车间5%—6%的流动率,细沙车间的工人流动率竟高达50%。

年冬,心理学教授伊尔顿·梅奥应邀参加了以霍桑工厂为对象的霍桑试验。梅奥通过对工厂和工人的观察,发现纺纱车间的环境、工作条件、管理办法与其他部门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每周5天工作制,每天工作10个小时,5个小时一班。换班之间,有45分钟的吃饭兼休息时间。

不过,梅奥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纺纱车间里,工人在一个长约30码的狭窄过道中看管两边的纺纱机,每个过道里有3名工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接续纱锭上的断线。这种工作看似简单,可是非常单调沉闷,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还要不停地走动,并且在接线和换纱锭时,要保持很快的速度。更可怕的是,上班的时候,每个工人都是孤独的,根本无法与同伴说话交流。

由于上班太累,细纱工人下班之后,没有心思参加娱乐活动。最终,他们干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情绪暴躁、莫名其妙大发脾气的现象,他们过得不开心, 只好选择辞职走人。

面对这种状况,梅奥认为,工人的情绪低落、工作疲惫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于是从年10月到年2月,梅奥在细沙车间推行上下午各两次(共4次)工间休息的方案,每次休息10分钟。既可以躺着休息,也可以打个盹。在这种制度下,细纱车间的员工彼此多了沟通,还建立了友善的关系。

原来工厂规定,要想拿到奖金,必须完成标准定额的75%以上,可是细纱车间的员工,从来没有完成定额的70%。但是自从推行了休息制度,细纱车间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实验初期的5个月,车间每个月生产量稳居在定额的80%左右,一直没拿到过奖金的纺纱工人连续拿到了奖金,工人的情绪非常高涨……

梅奥认为,这次实验反映出的不仅是休息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人的员工,有尊严、有情绪、有理想,管理他们的时候,必须弄懂他们的心理需求。 要重视倾听他们的诉说,如果工人可以畅所欲言,那么他们的心理压力就能得到释放。如果工人相信管理者是真诚的,对公司的福利和关心产生信任,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尤其是把休息的权力下放给员工自己决定,使员工有了自主权,使员工之间开始沟通,开始由原来闷头干活的个人变成有交流的团队。这才是使员工士气振奋的真正原因。

3、别给员工讲道理了,没人听。你不能改变员工的个性,但你可以改变他的行。

在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个性非常让人反感,如果你想改变他们的个性,那么你是很难成功的。你唯独可以做的,就是提醒他们不要让自己的个性行为,影响了大家的正常工作,影响团队的氛围。

对于脾气暴躁的员工,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彻底改变暴躁的个性。因为你无法改变他们的个性,那是人性深层次的秉性,根本不可能因为你几次悉心的教导,就让员工发生改变。

有些员工自尊心极强,感情脆弱,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显得不太适应。当你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时,他们就会认为你在批评他,心中极为不安,无形中产生了一股压力,对工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对待此类员工,你说话时要小心措辞,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当你批评他们时,要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多一丝温和的笑容,多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增加他们对你的好感,这样就能避免他们产生沮丧不安的情绪。

有的员工消极悲观、缺乏自信。如果不加以改变,不仅会阻碍公司变革,还会破坏公司创新的氛围。要想改变消极悲观、缺乏自信者的一味反对态度,你要做的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比如,你放权给他,让他负责某项工作,并时常给他鼓励和肯定。

有些员工做事图快,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其实,这是由于他们内心的急功近利造成的,对于这类下属,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他的想法,适当地称赞他的观点。然后引导他,让急功近利的员工不那么求快,而对执行质量有所重视。

5、少管是 的管,无为而治是管理的 境界;

有些管理者管得太多,终日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抓制度、抓战略、抓落实,因而很难取得工作实效;因为管得太多,管理者顾此失彼,漏洞百出,问题层出不穷,使企业利益严重受损;因为管得太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严重受挫,会变得越来越束手束脚。时间一长,企业就会缺少活力,缺乏生机。

管理者管得太多,对员工的危害是致命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用大象理论来加以阐述。大象小的时候,饲养员用一条铁链将它拴住,使它无力挣扎。时间久了,大象就失去了挣扎的习惯,习惯了铁链。直到它长成大象,原本力气足够大,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铁链时,它也不去挣脱。

6、巧妙带人比费尽心思管人更重要,带人的关键是行动,而不是心动;

只有懂得从管人上升到带人,才能把企业管好。要想带好人,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1)用理人代替管人。

管理管理,重要的不是管,而是理。中国人经常说:你为什么不理我?半天都没人来理我。中国人对别人的不理睬、忽视很在意,因此,管理者要注意这个问题,少管下属,但要多理他。理下属,表明你关心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