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风流今朝更出彩,寄畅美园引众多名人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501/4842705.html

昨日,“寄畅攀香”——寄畅园建园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寄畅园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先生以及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曹汛先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曹林娣女士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 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以现场访谈的形式,全面介绍寄畅园年来的变化,共同探讨寄畅园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进古典历史名园的学术研究。

寄畅园堪称 园林

“坐惠借锡”的选址方式,坐在惠山山麓借取锡山龙光塔山景,园林与两山关系融洽和谐。寄畅园西部山林景观,大体为秦金营建凤谷行窝之前惠山寺鉴于风水考虑堆筑的一座护山,尺度上没法和惠山比,但从山水意境来讲,它恰好能当作惠山的余脉。除了山,还有泉。虽然只是“二泉”,但绝不比一泉差,二泉映月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寄畅园可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的典范。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对寄畅园的高度评价,他说寄畅园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名园,因其意境直接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理,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种艺术效果源自学习自然。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曹汛称,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园子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入园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他认为,寄畅园堪称 园林。因为这是“创新一个流派,开创一个时代,并把中国园林推向 峰”的叠石造园大师张南垣留下的 代表性的作品。乾隆皇帝对寄畅园也情有独钟,六次南巡江南,七次到寄畅园( 次南巡往返两次),并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仿建惠山园(今谐趣园)。寄畅园受尊崇至此可谓登峰造极。而且,历经近年,这座园林依然挺立在今人面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多篇资料收成《寄畅园资料新长编》

在本次寄畅园研究学术报告会上,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晓展示了他和无锡秦氏家族后人秦志豪 合作编撰的《寄畅园资料新长编》一书。这本书共有8卷55万字,收录了与寄畅园有关的诗文资料多篇,还有多幅有关的画作,都是很罕见的。*晓表示,早在30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寄畅园学”之说,简称“寄学”。从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有这么多人研究、吟诵、绘画寄畅园的文、诗、图,说明了这座园林的重要性。“我看过*晓的硕士论文,才发现寄畅园有更多令人着迷的问题”,秦志豪说,9年编完《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后,原以为心愿早已了却,却被一位后学的研究所感动,决定再进一步。

而*晓9年5月确定硕士论文选题,当年9月看到秦志豪的《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感到惊喜,因为帮他省却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为此,他特意到无锡探访了秦志豪。原本写完论文后,他以为此事就此打住,却又意外得知了秦志豪的新计划,决定加入。*晓身在北京,那里有北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古籍界的重要资源,他后来又有机会到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了与寄畅园有关的古籍,使得《新长编》成了聚集国际性资料的汇编。目前《新长编》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出版。

秦志豪表示,当年定价60元的《寄畅园资料新长编》如今在孔夫子旧书网上 卖到了元,着实令人意外。可见,寄畅园有其粉丝所在。而这次史料更为翔实的《新长编》的整理,也为后人研究寄畅园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一个私家园林有如此之多的资料,已与《红楼梦》的研究资料不相上下,足以支撑起寄畅园成为一门单独的学问。

老中青研究力量为“寄学”凝心聚力

年,园林界人士齐集无锡,针对寄畅园进行过探讨。当时,中国园林大师朱有玠表示:对中国历史名园寄畅园,应建立“寄畅园学”的专门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学科。*晓说,他搜集了大量新中国成立后的寄畅园研究资料发现,寄畅园先后有两次研究高潮, 次是在年会议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研究寄畅园的热潮;第二次是在9年秦志豪的《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后,有许多研究寄畅园的论文涌现。他也希望,未来《寄畅园资料新长编》的出版,会形成第三次寄畅园的研究高潮。

在这次寄畅园建园周年纪念活动,有高校的园林学者、建筑学者、文学学者、美术学者,有无锡地方的秦氏族人、无锡学者,也有《中国园林》、《风景园林》这样的专业杂志,还有无锡文旅集团、锡惠公园这样的管理机构,研究者、研究资料和研究本体穿越时空再次奇妙地相聚。老中青三代学者同聚,也为寄畅园的深入研究奠基定了新高度。

在*晓看来,一部寄畅园史,是秦氏家族的家史,更是中国历史的写照。比如年秦金回到无锡建造凤谷行窝与明代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之争”有关;年改建寄畅园,又与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大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关;清朝皇族多次探访寄畅园,折射出满汉融合的民族史;年,太平*战火焚毁寄畅园也与一国之变有关。一部寄畅园史不仅是一部江南园林的造园史,还涌现了与此有关的法帖、绘画,也是一部绘画书法史。

保持原真性,适度控制客流,让古园成为无锡点睛之作

无锡市市*和园林局原副总工程师沙无垢说,古典园林遗存往往凝聚了城市文化的根蒂和血脉,寄畅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 的山麓别墅园林,真山真水独具特色。希望更多的人走近它,发现和感受它的美,但又不希望一下子涌入太多的人,影响、破坏其生态环境。因此,寄畅园将始终作为惠山景区的精华和看点展示给世人,为景区“吸睛”的同时,景区也为其分流游客,发挥保护作用。

孟兆祯也说,中国建筑的格局通常讲究坐北朝南、负阴抱阳,寄畅园却不同,东部建筑全部朝着惠山,特色鲜明。过凤谷行窝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涧的美妙泉声,大意是,敲击金属和玉石做的各种乐器,发出清朗的声音。八音涧是寄畅园的精华所在,这是一条*石堆叠的涧峡,前高后低、三曲四弯,总长36米,同时沟通惠山“天下第二泉”,引入泉水,流经石涧。泉水充沛时涧内泉水潺潺,叮咚作响,顿生“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音。我国古代造园学说,不仅注重因地借景,还注重因地借声,丰富园景。八音涧就是“因地借声”的杰出代表,在流水的天籁之音中,静静感悟人生哲理。总体而言,寄畅园的保护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八音涧步道被加高了 十厘米,如此一来山就变小变矮了。“保持原真性,如实反映其历史风貌,才是对古典园林的 保护。”(晚报记者张庆*孝萍/文陈大春/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