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俞汉青耕耘科教初心未变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90115/6800413.html

来源:中工网

既是科学家,又是教师,俞汉青每日奔走在三尺讲坛与方寸实验台之间,积累的是对于科教事业的热爱,不变的是致力于国家环境保护的初心。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科研即在茫茫星海追求真理,而俞汉青这一求索就是二十多年。

立志于科研报国的俞汉青,自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起,就展现出对于环境保护的浓厚兴趣。与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学不同,凡事皆盘根究底的他总是喜欢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科学领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个理念伴随了俞汉青整个科研生涯。

“科学的种子,是为了人民的收获而生长的。”就像门捷列夫索所说的那样,此后的二十多年,同为化学家的俞汉青致力于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将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针对国家水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积极服务于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转化,研发了多项废水处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突破了多个水污染控制技术瓶颈,解决了一大批废水处理技术难题,并在废水处理厂广泛应用,为污染减排和水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俞汉青的高起点与严要求让他时至今日仍像立志之初那样,在不断深化国家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过程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据了解,俞汉青所设计的世界上 座城市污水好氧微生物颗粒处理示范工程已在多个城市污水厂广泛应用,其污染物去除速率和容积负荷比常规废水处理方法高出1倍以上,且占地少、基建资小和运行费用低,是废水处理的突破性技术进展,该成果也因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辛勤半辈,桃李天下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刚开始的时候实验室的电话线都是自己亲自接的”。俞汉青时常回忆起刚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的场景。年,俞汉青获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到中国科大工作,创建了环境工程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于年成功申报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实现了中国科大环境学科建设的突破。年中国科大“环境/生态”学科进入全球前1%,而其中他一人的量化贡献率就超过2/3。

“将所学化为所用并授之于人”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俞汉青的教育生涯。科研服务国家,教育服务学生。他深知教育终究是与学生打交道而不仅是实验器材,在三尺讲台授课中,他仍能感受到那份“科研育人”的使命感。

20年来俞汉青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并为研究生开设多门污染控制专业课程。他教风严谨,备课充分,注重启发,广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自年起担任过60多位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的他,积极关心学生成长。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并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并与考试成绩差的同学谈心,分析其学习被动原因,规划其努力方向,并积极联系渠道,为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俞汉青始终相信科学的未来始终属于勤奋且谦逊的年轻一代,他邀请本科生通过参与课题组学术活动,了解学科前沿,深化其理论基础,创建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少数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他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3位已濒临退学边缘的学生改过自新,重新回到 学生行列,并以好成绩考取研究生。

辛勤半辈,桃李终满天下。-年期间他指导的5位博士生先后获全国百篇 博士论文/提名,是全国环境学科获得优博/提名最多的导师。-年中他的11位博士生先后获中科院百篇 博士论文,其中1位博士生获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授协会 博士论文(迄今亚洲 )。他的毕业生中有7人入选国家优青、青年长江、青年千人、青年拔尖等“四青”人才,取得了“四人一优博六人一四青”的成效。俞汉青也因此在年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

“既像父亲,又像挚友”,多年来,中国科大的学生总是喜欢这样形容对于教育事业有不懈追求的俞汉青。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俞汉青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二十年过去了,我的科教初心不变。未来,我将争取不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做一名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和全心立德树人的人民教师。”俞汉青如是说道。(彭旭升)

[责任编辑:尹文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